旅程背景
身處繁忙都市,每天在高壓的節奏中穿梭,加班和喧囂已成日常。我時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能暫時逃離壓力的角落,讓緊繃的神經得以鬆弛。某天在網上偶然看到臺東有一間結合動物陪伴與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咖啡廳民宿──「癒室 Healing Space」。店家的幽默提醒更是勾起我的好奇:「要先準備好心臟再來,因為你將被心臟爆擊」。我不禁想,忙碌的生活中真的有這麼一處天堂,可以被滿滿的療癒感擊中嗎?帶著期待與一絲興奮,我決定踏上臺東之旅,尋找屬於自己的心靈綠洲。
到達癒室的第一印象
一下火車站,我乘坐公車沿著稻田與山景前往臺東市區。告別都市鋼筋叢林,映入眼簾的是寧靜緩慢的小城風光。來到「癒室 Healing Space」門口時,外觀雖然低調樸實,但推開門的一剎那,彷彿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溫暖的大地色調充滿整個咖啡廳空間,淡淡木質香氣混合著鬆餅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心神安定。
更令人驚喜的是迎接我的動物夥伴們——幾隻毛色各異的貓咪悠閒地躺在沙發和窗邊陽光下,有的見到生人也不躲,反而好奇地踱步過來用身體蹭蹭我的腿;角落裡一隻靈巧的狐獴直立起身,睜著又圓又亮的眼睛打量著我,模樣既俏皮又可愛。
我忍不住露出笑容,感受到緊繃已久的心在此刻開始柔軟下來。店主人熱情地上前迎接,輕聲招呼我先脫鞋換上室內拖,彷彿在說:“慢慢來,不用再趕時間了”。初來乍到的陌生感,在動物們溫暖的迎接和店家的笑容中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回到家的放鬆與安心。
癒室的住宿體驗
被帶到房間後,我對眼前的佈置驚喜不已。房內設計融合了現代舒適與在地文化元素:潔白柔軟的大床上,擺著原住民阿美族傳統圖騰八角星的抱枕,深棕與米色交織的幾何圖案為空間平添一股文化韻味;牆上掛著當地手工編織的藤編籃和少數民族圖騰裝飾,與一旁綠意盎然的植栽相映成趣。整個色調以溫暖的木質和土地色為主,讓人有種被大地擁抱的踏實感,柔和的黃光檯燈和窗外投射進來的天然光線,覺得輕鬆自在:少了科技的干擾,可以更加專注當下的體驗。
當晚入睡前,我特地下樓去和其他貓貓們道晚安:有的已經窩在貓爬架上睡著,小小的鼾聲讓人莞爾;有的見我來了,又撒嬌地湊上前要撓撓。我蹲在地板上和牠們玩了一會兒,只覺得心中滿是暖意。在這靜謐的夜晚,城市的喧囂早被拋諸腦後,只剩下此刻與貓咪相伴的寧靜時光。躺回床上時,一天的疲累早被療癒得無影無蹤,我帶著久違的安心感沉沉睡去。
原住民的文化體驗
在癒室的第二天早晨,除了毛茸茸的好友們,我還迎來了一份精心準備的原住民風味早午餐。餐桌上擺滿了令人垂涎的在地料理:有用馬告山胡椒醃製的鹹香豬肉,搭配爽口的臺東在地種植生菜沙拉,也有刺蔥香茅舒肥雞,散發出獨特的香氣。配上一杯清新的洛神花茶,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臺東土地的滋味與真誠。
用餐過程中,民宿主人還跟我分享著這些料理的來源:「這鹹豬肉用了我們原住民常用的調味料馬告,下酒一流哦!」他笑著說道。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在美味背後還藏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底蘊。 早餐後,店家替我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住民族服飾體驗。民宿主人拿出各式各樣繽紛的傳統服飾:有鮮豔的刺繡披肩、黑綠交錯的圍裙、飾有羽毛和珠繡的花帽,以及代表阿美族的情人袋。她先是選了一件色彩斑斕的服裝讓我試穿,細緻的手工刺繡和亮麗的飾片在陽光下閃耀,沉甸甸地披在身上,彷彿能感受到衣服中傳承的故事。
我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戴上花帽的模樣,不禁又興奮又感動。民宿主人一邊替我整理服裝,一邊耐心地講解每件飾品的意義以及部落故事——從衣服上幾何圖案代表的意義,到「情人袋」背後動人的情人夜傳統儀式。短短片刻,我彷彿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課,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除了民宿內的餐點以及族服試穿文化體驗外,還可以請民宿主人代訂臺東當地部落小旅行行程,親身走入部落感受文化之美。體驗結束後,我依依不捨地脫下服飾,內心對這片土地生出了更多敬意和聯繫感。而貓咪們與狐蒙則不時穿梭在我的腿邊,那畫面溫馨而奇妙。
我喝著一杯臺東金峰鄉的洛神花果茶,感覺自己彷彿融入了這裡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傾聽內心,也聆聽這片土地的聲音。這種深度的文化體驗,遠遠超出了我原本對「住宿」的想像,為我的旅程增添了厚度和溫度。
癒室整體感受
離開臺東「癒室 Healing Space」的那天早晨,幾隻貓咪依依不捨地跳上在我行李箱上,好像牠們也懂得別離的滋味。我蹲下身逐一抱了抱牠們,心裡滿是感激。短短幾天的旅程,我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與療癒。回想出發前,內心被城市生活壓得喘不過氣;而現在,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滿足。在這裡,時間彷彿放慢了腳步,日常的煩惱暫時退場,我重新找回那久違的微笑和對生活的熱情。動物們純真的陪伴治癒了我的緊張不安,文化體驗豐富了我的心靈世界,兩者交織出獨一無二的回憶。踏上歸途時,我帶走的不僅是手機裡滿滿的可愛照片,更有一顆充滿能量與感動的心。日後每當生活再次讓人疲憊,我只要想起在臺東那段與貓咪、狐獴為伴,聽故事、看星星的夜晚,心中就湧起暖意。癒室 Healing Space這趟旅程於我而言,就像一場及時雨,滋養了乾涸的心靈土地。在往後的日子裡,這份療癒的力量將持續鼓舞著我,提醒我偶爾停下腳步、善待自己,因為忙碌之外,生命中還有如此美好的寧靜與共鳴在等待我們去體會。
民宿連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ealing.space_2023
民宿地址: 950臺東縣臺東市仁八街77號
鳥鳴是悅耳的 耳鳴是刺耳的 鳥鳴是因為樹木茂密了 極有可能是鳥兒 在尋到足以飽腹的草籽或蟲子之后 抑制不住的喜悅歡歌 耳鳴是歷經了太多磨難 或許是太多問題難以破解 在苦思不得其解苦無良策之后 日漸淤積的尖銳悲鳴 鳥兒無需理由即可鳴唱 無論春天還是嚴冬 人是無辜的,耳鳴只發生在困苦 無法言傳的時刻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很想寫一些關于父親的文字,思來想去,無從下筆,倏然地就想到了老家的樹。 老家在豫西,它就像一粒散落人間的古銅扣,被先人們撿起,綴在洛河北的丘陵上。那兒溝壑縱橫,草多樹少,地邊溝沿就是樹的落腳點。因缺墑少水,那兒的樹長得稀稀拉拉的,個頭也不高,沒有柳之柔美,缺乏松的凜然,雖不是樹中偉丈夫,但也算山野壯漢,別有一種粗樸敦實之味。 就像溝邊的一棵樹,在人生的溝坎上,父親已經站了79年。在他的眼里,似乎沒有什么風景,他的世界就是“一畝三分地兒”,那就是他的風景、他的夢。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父親,還在經營著他的夢想,收獲著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果實。 鎮上的親家老是勸他,一把年紀了,還種十幾畝地,上坡過溝的,你不要命了?父親說,種了一輩子地,閑不住,地荒了可惜,趁著還能動,再彈騰幾年吧。親家嘆口氣,你這老頭兒…… 父親是在戰爭煙云里浸過的,青壯年時,溝底筑壩,穿山鑿渠,整修梯田,樣樣不落人后。我記事時,他就是個好隊長,當年村里的高產紀錄,至今讓他的同輩人津津樂道。父親常說,糧食就是命,不能打馬虎眼。 踩著露水下地,背著月亮回家,父親的汗水在朝霞與月光間穿越,在禾苗和土坷垃里留痕。盡管生盡法子侍弄土地,可一年到頭,鄉親們的日子總是緊緊巴巴的。我家更糟,人多勞力少,靠口糧根本養活不了我們。吃飯,就成了大問題。為了生計,冬閑時,父親就給人家挖窯洞,掙點粗糧。在一場意外中,他的右腿被石板砸斷,在洛陽住了一個多月醫院,腿保住了,但留下了后遺癥,到現在還是一拐一拐的,似乎在書寫著艱辛,搖擺著希望。 在我童年記憶的影像中,很少有父親笑的鏡頭,他的臉老是黑著,我們姊妹幾個都害怕。但包產到戶后,父親的笑漸漸多了。有一年夏收,家里收的麥子滿滿裝了90多個編織袋,垛滿了臨時搭起的糧倉。想都不敢想,快1萬斤哪!父親瞇著眼,笑得合不攏嘴。 上小學二年級時,我偷拿家里10塊錢,買了支玩具步槍。父親怒不可遏,問我,我哪敢承認?他一巴掌下來,我連疼帶怕,哭聲尖厲。奶奶把我拉到一邊說,看看你把娃子打成啥了?小屁股都腫了。父親鐵著臉說,不打長不了記性! 那一巴掌,到現在我也難以忘懷。仔細想來,還真是感謝父親。他那一巴掌,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打掉了我說謊的僥幸心理,打跑了心中那點自私的陰霾,留下了我做人的本真。我們姊妹幾個雖無啥大收獲,卻個個本分做人,誠實守信,這是父親的遺風。 父親這棵樹,雖不偉岸,也不壯碩,但很牢靠。這棵樹上,棲息著我們姊妹6個。小時候,這棵樹就是我們的天堂,我們站臥騰挪,嘰嘰喳喳,上躥下跳,惹是生非,盡管有雨雪風霜,有電閃雷鳴,可我們快樂。有這棵樹遮風擋雨,我們羽毛漸豐,翅膀漸硬。長大了,我們天南地北地飛,但不管在哪兒,樹的牽掛如影隨形。那一樹如絲如網的溫暖,春風一樣,蕩漾在子女身邊。 父親老了,他額頭上的皺紋,像一道道犁溝,那是濃縮了的故鄉的溝壑山川,那里生長著的紅薯、綠豆、玉米、小麥填飽了我們的肚子,茁壯了我們的靈魂;那里流出的每一滴汗水,珍珠般剔透,是我們長高長大的鮮活水源。他那雙不再明亮的眼睛,猶如溝壑間的泉水,映著日光夜色,慣看秋月春風,汩汩流出的是訴說不盡的對土地的眷戀、對子女的牽掛。 在我眼里,父親就像那棵屹立在風中的樹,老干虬枝,葉綠葉紅,飲風臥雪,春華秋實……父親就是一樹斑駁滄桑的風景,站在河洛故土的丘陵上,佇立在我的目光中。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輕紗掩洱海,薄被蓋蒼山。 三塔佛鈴響,古城茶飄香。 >>>更多美文:自創詩
WD55CE58CWW5